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最近的外交行程十分紧凑。他在华盛顿与特朗普签署了价值170亿美元的大单,宣布了“美哈合作新时代”的口号。随后,他迅速飞往莫斯科,接受普京邀请,在克里姆林宫汇报情况。面对急于确保关键矿产供应的美国和深厚的“老大哥”俄罗斯,托卡耶夫必须努力平衡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并对访美时的高调表态进行相应的补充和修正。

这一切始于华盛顿的“C5 1”峰会。这次峰会由特朗普亲自出席,副总统、国务卿等高层陪同,场面盛大。托卡耶夫率领代表团与美国政商界领袖进行了密集会谈,签署了29项双边协议,总额高达170亿美元。他还宣布哈萨克斯坦将加入《亚伯拉罕协议》,并支持特朗普的“国际和平与繁荣路线”。

这些协议主要集中在战略资源领域。哈萨克斯坦与美国公司联合开发钨矿,特别是卡拉干达州的钨矿;哈萨克斯坦航空公司向波音公司下了70亿美元的飞机订单;约翰迪尔公司计划在哈萨克斯坦投资25亿美元建设农业机械工厂。托卡耶夫在峰会上热情洋溢地称赞特朗普任期“具有历史意义”,强调美国将在全球进一步巩固强国地位,并邀请美国企业赴哈抓住机遇。

然而,托卡耶夫刚结束华盛顿之行,便飞抵莫斯科开始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复杂且紧密。去年两国贸易额达到287亿美元,本币结算比例高达96%。俄罗斯不仅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还保障其能源安全和边境稳定。

托卡耶夫在克宫与普京会面,普京对托卡耶夫访问美国的细节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美国制裁对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石油企业的影响。托卡耶夫此行的核心任务是“表忠心、稳关系”。在正式会谈上,托卡耶夫明确表示俄哈双边关系没有任何问题,所有领域的发展都很顺利。他强调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是口头说说而已”,阿斯塔纳将履行对俄罗斯的承诺。普京也回以热情,称两国为“亲密的伙伴、朋友和盟友”,并表示俄罗斯将尽全力进一步发展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双方还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宣言,提升两国关系到新高度。

除了口头上的表态,双方还达成了一系列具体的合作协议:在能源领域,哈萨克斯坦将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共同建设首座核电站;俄罗斯计划增加对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供应,深化化工和稀土金属开采方面的合作;在贸易方面,双方设定了300亿美元的年度贸易目标;在文化领域,俄罗斯将帮助哈萨克斯坦在三座城市新增俄语学校,全面提升俄语教育水平。
这一举措有象征意义。自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曾一度推动“去俄语化”,但最终不得不承认俄语在许多方面仍是不可或缺的。普京感谢托卡耶夫在推动俄语教育发展方面的支持,并邀请他12月底前往圣彼得堡参加独联体峰会。托卡耶夫也回请普京于2026年访问哈萨克斯坦,双方外交礼节友好。
会谈中一个小插曲体现了托卡耶夫的微妙处境。普京问及特朗普是否通过托卡耶夫传递了什么信息,俄罗斯方面回应称没有收到任何信号。这表明尽管托卡耶夫在华盛顿风光无限,但在美俄博弈背景下,他不过是一个环节,特朗普显然不打算通过托卡耶夫与普京沟通,托卡耶夫只能小心翼翼地在两个大国之间保持平衡。
哈萨克斯坦一直巧妙地在大国博弈中保持平衡。这个国家地理位置特殊,无法轻易选边站队,而是在不同力量间找到生存空间。特别是在乌克兰问题上,哈萨克斯坦始终保持中立和谨慎。这次先访美再访俄的安排看似两边逢源,实际上充满了风险和压力。
美国带来的短期经济利益和技术支持显而易见,能够推动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并获得先进技术;而俄罗斯提供的长期安全保障,特别是在能源供应和边境稳定方面,也让哈萨克斯坦无法轻易放弃。两者都是哈萨克斯坦不能得罪的对象,这种平衡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的“离心倾向”保持高度警觉,而美国的支持更多出于战略利益,一旦国际局势变化,美国的支持也可能随时改变。
更为复杂的是,哈萨克斯坦作为内陆国家,能源出口和贸易通道高度依赖周边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如果完全倒向俄罗斯,可能遭遇西方制裁,失去与美欧合作的机会;但如果完全偏向西方,则可能引发俄罗斯强烈反应。这些局限性使得托卡耶夫不得不在大国博弈夹缝中艰难周旋,依靠一个个合作协议和外交表态争取最大生存空间。
托卡耶夫的这一系列外交举动反映了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智慧与无奈。要在华盛顿签下经济大单,又要在莫斯科维护俄罗斯面子;既要让美国看到利益,又要让俄罗斯放心,保持不偏不倚。随着美俄博弈持续加剧,哈萨克斯坦在平衡之路上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在确保国家独立的同时维持与这两个大国的良好关系,如何落实合作协议而不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都是托卡耶夫接下来必须应对的难题。
宜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